众筹
众筹,翻译自英文 Crowdfunding,意思就是大众筹资或群众成筹资,是一种新兴的创融模式,主要采用“预消费”的模式,说白了就是以“团购+预购”的形式来预售产品和创意,其方式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各种平台以创意的形式向公众进行展示,争取大家关注和支持,以此来面向公共众筹资金,利用公共的力量为创业者或个人提供创意项目的资金援助
咱们国家目前主要有四种众筹模式 债权众筹、股权众筹、回报众筹和捐赠众筹
债权众筹是投资者用一定的资金暂时换取项目或公司一定比例的债权,之后再收回对应的本金和利息;
股权众筹是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投资后,从项目或公司得到一定比例的股权;
回报众筹是投资人对项目或公司投资后,获得项目的产品或服务;
捐赠众筹是指投资者对项目或公司进行无偿捐赠
众筹发展过程
对国内外众筹的发展历程进行对比发现,早在佛教的创立者 释迦摩尼 在世时,他的信徒们就凭借信仰捐钱捐物,为他修建庙宇,这被大众认为是众筹的鼻祖
在国外,众筹最初是艺术家再奋斗的艰难时刻通过众筹为创作筹得资金的一个手段。据记载早在18世纪众筹就有了雏形,当时很多艺术家依靠一种叫做“订购(Subscription)”的方法来完成自己的文艺作品。
1713年,英国诗人Alexander Pope(亚历山大.蒲柏)通过575名用户的支持,翻译了古希腊诗歌,作为回报支持者的名字被列在了早期翻译版的《Iliad》(伊利亚特)上。
著名的音乐家Mozart(莫扎特)、Beethoven(贝多芬)都曾以众筹方式寻找订购者为自己的音乐作品筹集资金。当作品完成后,他们会向订购者提供一本书,上面写有他们的签名或是他们曲子乐谱的副本,作为对支持者和乐迷的回报。
还有漂亮国的标志性建筑自由女神也是在1885年由民众众筹集资建造的,这都是我们所说的传统意义上的众筹故事。
商业模式的众筹最早起源于美国,现在互联网众筹的标志性事件是2009年Kickstarter——全球最大的产品众筹平台成立,从此“众筹”走进大众视野,众筹模式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截至到2012年,在kickstarter平台上发布的27086个项目中中成功筹到资金的有11836个。而且2016年的数据显示,Kickstarter平台上众筹项目的总金额已经达到28.2亿美金,总支持人数超过1226万。
作为一个创业初期的企业来讲,这些数据足以表明众筹作为一个商业模式是值得肯定和推广的,这时期在欧美以外,全球各地其他国家地区也迅速传播兴起众筹模式。
中国众筹发展历程
相对于国外众筹模式的发展,咱们国家的众筹平台起步晚了点,2011年国内首家只能设备众筹平台“起点时间”将Kickstarter平台运营模式运用到中国。
2013年众筹网成立,成为当年我国互联网众筹行业最为重要的一个事件,也推动了我国广大群众对众筹模式认知和常识普及
随着平台不断发展,一些初创团队和个人都可以通过众筹网实现项目资金募集。通过众筹平台可以使任何有创意的人能够通过几乎完全陌生的人筹集资金,也为传统投资者和投融机构消除了很多障碍。
2014年全球首届众筹峰会几乎将“众筹”推到了全球风口,2014年下半年,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百度众筹等国内各大互联网巨头相继推出各自众筹平台,并率先推出了消费板块。
紧接着传统行业大佬也相继入场,中国平安发布了平安前海众筹,苏宁、国美这个两个国内家电巨头也在2015年推出了自己的众筹平台。
2016年轻松筹推出健康互助业务,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大病患者,捐赠众筹呈现雏形。
随后几年,各个行业领域也都开始涉及众筹模式,比如众筹科研经费、影视众筹、汽车众筹
电子产品众筹、文化创意众筹、农业众筹等等,其中也不乏取得不错成绩的佼佼者。
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在积极探索如何在自己的行业领域进行众筹,这也使得“众筹”成为了金融热词。